乡村振兴:加强人才建设,促进产业发展

信息来源:新京报

作者:中国教育发展战略

发布时间:[2023-03-22]

浏览次数:

打印

分享至:

返回上一级

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要素

全国人大代表、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认为,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,“乡村发展的硬实力、软实力,归根结底要靠人才。”他表示,通过调研与实践,目前乡村振兴的人才总量和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,已经形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瓶颈之一。

目前农村“空心化”“老龄化”问题严重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,留下的妇女、儿童、老人成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体,使得乡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从“橄榄型”变为“哑铃型”;同时,由于对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缺乏创新、培训内容实用性较差等原因,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。他认为,目前国家支持人才返乡下乡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大,“招人难”“用人难”等影响返乡下乡创业的问题普遍存在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“老化”“弱化”现象明显。此外,向基层倾斜的人才政策机制尚未建立,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,年轻力壮的人往往不愿意担任村两委干部。乡村教师、乡村医生“流失”“错配”现象并存。

他建议,多层次加强“三农”人才队伍建设。首先,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,拓宽农村选拔吸纳干部人才渠道,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,通过本土人才回引、院校定向培养等渠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;其次,多渠道鼓励“乡贤”回乡创业,发挥农村人才“传帮带”作用。他认为,农村应该更好利用返乡创业人员的优势,建立“留根工程”,制定激励机制,适时视情给予这些人申领或恢复宅基地政策等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要素。“随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,乡村经济空间不断拓展,乡村经营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。”张颐武举例称,2020年以来,浙江、云南、天津等地陆续发布面向全国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(俗称“乡村CEO”)的公告,鼓励本土和返乡人才从事专门的乡村经营性工作,发展乡村产业,提高集体和农民收入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2022年荣获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,该县在总结共富乡村建设经验时也特别指出,培养乡村经营性人才、聘用“乡村CEO”是其中的关键之一。

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

为乡村人才振兴赋能,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“三农”意识,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;扩大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,为乡村振兴注满人才供给“蓄水池”;创新育人模式,为新型职业农民、种养能手、致富带头人、返乡农民工、复员转业军人等提供实用、接地气、多样化的技能培训,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。打破围墙式的传统教育模式,开门办学,送教下乡,使农民不离乡、不离土,就近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,实现产业链上培养人才。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,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乡村产业,建立帮扶合作的长效机制,推进产、学、研深度融合;围绕乡村产业需求开发课程;发挥创新优势,在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、减灾防灾、生态农业、智慧农业、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,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、能落地的科技成果。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,积极开展乡村特色文化、民族文化、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、传承创新工作,为乡村培养本土文化传承人。

卢玉胜也提出了多角度完善职业农民的培训机制,包括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;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专业技术协会、龙头企业等创新培训形式,探索田间课堂、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;加大“土专家”、“田秀才”、农业职业经理人、经纪人、农村电商人才等乡土人才培养力度,在优惠政策、技术培训、信息服务、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。

扶持农业农头企业,发挥带头作用

卢玉胜还提出了加大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议。他表示,乡村振兴首先是农业产业振兴,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,最大限度发挥带头作用,充分发挥农业的整体功能,实现种植、研发、销售一条龙经营,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推动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产值效益最大化。

他建议,政府部门要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。首先,培育具有传统优势和价值优势的龙头“链主”企业,扶持企业把主要产业环节做强做大,打造“链主”企业品牌。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,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、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其次,支持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,让小农户有机融入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,通过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,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,构建“龙头企业+基地+专业合作社(农户)”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,明确企业和农户收益,从而形成产业群,而不再是中小散户没有效率的单打独斗。

同时,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。比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,切实降低龙头企业融资成本,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,促进农民持续增收,对龙头企业申报周期内已付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贴息。利用税收、政府补贴等方面政策,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全产业链,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的产业链体系。

此外,构建金融保障体系,激发龙头企业发展活力。他表示,现在企业贷款政策主要考核指标还是销售额、纳税额等,在这一点上,农业企业与其他企业没有区别对待。“应该根据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、资金周转慢、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,在贷款政策上予以特殊支持和调整,不能与其他性质的企业‘一刀切’,要有效配置金融资金、加大贷款力度、降低信贷成本、延长贷款期限。”卢玉胜说,同时,控制金融风险,让农业龙头企业在良好的金融生态和信用体系中安心谋发展。 

联系我们

010-82319400

官网微信

扫一扫关注
官方微信